——专访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工产业学院院长常洪松
在深入推进教育强国国家战略与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与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在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红安校区)共建“天工产业学院”,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天工产业学院的成立,不仅是中国高校与影视工业一线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一次深度联动的探索,也是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共促长江文化产业发展,落实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影视工业升级的重要实践。
5月26日上午,由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与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天工产业学院”在红安校区揭牌成立。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董事长程凡指出,“天工产业学院的使命是要引领学子们用双手打磨技艺、用匠心雕琢光影,造出下一代青年的艺术梦和科技梦”。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工产业学院院长常洪松表示,将把天工异彩在影视工业化体系建设中的技术优势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入教学,引入最强师资团队、打造影视行业产教融合基地,“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合作成立天工产业学院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个重要的起点;我们期待为未来培养智能时代的专业技术人才,期待学生成长起来能够在行业里开枝散叶,以技术助力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工产业学院院长常洪松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技术推动电影产业革新,新的智能时代已经来临
电影的诞生源于技术的发明,技术也始终是推动电影产业革新的核心动力。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影像到彩色画面,从传统宽银幕到沉浸式3D,再到由胶片转向数字制作,每一次技术的跃迁,不仅拓展了电影的视听表现力,也重塑了电影工业的生产体系、叙事方式,带来了新的美学范式。“艺术与科技的互融、共振为当代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新的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将“电影科技能力显著增强”纳入发展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提出,国家鼓励电影科技的研发、应用,制定并完善电影技术标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电影技术创新体系。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建设高水平影视工业体系”,这对未来影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天工产业学院的成立,正是对技术变革背景下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作出的一次积极回应,也是大学和企业的一次共同探索实践。通过大学与企业共建、教学与产业共融、人才与项目共育,天工产业学院将打造面向未来的电影产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推动中国影视教育向“产教深度融合,项目驱动、技术导向”的新范式转型。
凸显天工异彩技术优势资源,响应时代需求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成立于2006年的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影行业技术风向标与领航者,深耕于影视行业多年、参与《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重点影视项目制作,多次获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亚洲电影节、华表奖、北京电影节“最佳视觉特效”等荣誉,技术实力和艺术影响力在亚洲领先、全球享有盛誉。
作为中国领先的影视科技与视效制作企业,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在技术研发、项目制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与专业口碑。“我们一直在一线工作,参与了400多部电影制作、陪着300多位导演共同成长了近20年,积累了很多的实战经验”,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工产业学院院长常洪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现在招聘进来的新人参与工作的情况看,我们发现学校的教学跟实际的一线工作有明显的脱钩。影视行业更新快、特别是影视技术不断在创新,我们需要不断迎接每一个导演、每一个剧本的挑战。这个里面的这种困顿是促使我们想亲自参与到教学、参与到跟大学合作一起来创办产业学院的初衷”。常洪松介绍,天工产业学院能够把企业在一线积累的多年经验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工作当中,让学生在大学里就能够接触、了解电影产业一线的工作,了解影片整个生产的过程、前沿的技术,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项目中成长,毕业之后能够直接应对产业的需求,“目前电影学院多着重培养影视创作人才,而电影行业更亟需电影技术专业人才。”
“电影行业一直是被技术推动的。产业学院如何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如何依托企业的技术优势服务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这是产业学院未来重要的挑战和命题。”常洪松介绍,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正值中国电影从胶片时代转向数字时代,“电影整个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很多创新的技术对于整个行业都是新的东西;这十几年来我们也是一边摸索、一边研发,相当于是边学边干,期间我们也参与制定了行业的标准、研发了很多专利和知识产权”。从数字时代到智能化时代,“对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变革时代,很多时候并没有现成的教育体系”。处于技术变革、产业革新的时代,天工产业学院希望培养迎接新时代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既能够在学校学到从数字化时代的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也能够衔接上时代变革、一起迎接新的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未来的动画师、场景设计师与数据管理师,学生从第一课起就站在影视工业前沿
天工产业学院作为华中地区首个聚焦影视工业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集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组织安排上将充分实现“产教融合、协同共育”。天工产业学院的师资团队由天工异彩具有10多年、20年经验的一线工作者、行业专家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的专业教师联合组成,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深度对接电影产业工作流程与产业发展需求。“我们每年有几十部电影、大剧在参与制作,这些真实的项目场景、生产过程会与教学过程进行深度融合”,常洪松介绍,“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去对比电影一线生产是怎么样生产出来的,学习到行业里先进的、能够应对实战、应对未来岗位挑战的技术;在实习实训阶段,他们有机会能够直接进入真实的影片制作工作场景之中”。让学生从第一课起就站在影视工业的前沿,未来学生的就业机会也将更大范围地拓展,除了电影、包括电视剧、网剧、新媒体、广告宣传片等影视传媒领域几乎全覆盖。
天工产业学院首设影视动画、展示艺术设计、大数据技术三个专科专业。“影视动画专业培养未来的动画师、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未来的场景设计师、大数据专业培养未来的数据管理师”。常洪松介绍,数据管理对于电影制作正在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既是基础支撑环节、也是中枢环节。从影片播映反向到影片后期制作及影片前期摄制整个的数据标准,都需要由数据部门来掌控和制定;未来结合AI将创建更高效的生产工艺流程”。天工产业学院将充分发挥电影科技制作技术优势,培养具备高水平技术的专业特色人才。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立20年、其成龙影视传媒学院成立10年,已经建设成为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的电影学院。新建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红安校区)的天工产业学院将进一步夯实学校在影视行业全产业链、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推进高等院校影视教育体系的结构性革新,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中国影视、文旅产业发展。
布局武汉、面向全球,“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双轨共建
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蕴,是中国中部最具影视产业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也是影视教育和产业集群的黄金交汇点。依托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在艺术设计和影视传媒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在影视科技、制作流程、项目执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天工产业学院将与成龙影视传媒学院协同在武汉与红安共同搭建起“教学—实训—产业”三位一体的影视人才孵化平台。
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工产业学院院长常洪松透露,将在武汉布局建设电影产教融合基地,与天工产业学院共同助力推动中部区域电影产业的发展,未来还将进一步引入影视资源和项目、以武汉为题材孵化影视项目和数字文旅项目,“为行业未来播下种子,以技术助力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来源:产学研中心 文字:章凌)